Posted on

體路專欄|昔日功臣退役 感激與體記並肩作戰

【體路專欄】數數手指,加入體記之列轉眼也踏入第17年,當年筆者正正是3月份入行,昨天(1日)看到與自己一起成長的香港運動員先後退役,也一時感觸自己也踏入了要與曾出生入死的老朋友轉換交匯點的年齡,有不捨,也有種感嘆,畢竟近年的新聞採訪方式,與以往漸漸走不同,求新求快,也間接令與運動員距離拉遠了一點。

高肇蔚、梁嘉儒、梁峻榮、施幸余、張小倫等,是筆者剛入行時經常採訪的港將,昔日在報紙跑新聞,科技未如現今發達急切,就多了時間在賽後與運動員一起聊天,談得更深入,慢慢就與運動員建立一種如朋友般的感情。有些老朋友未必深交,但每次比賽見面也感親切。當年是香港單車盛世的年代,記者也有不少機會獲邀跟著香港隊出外比賽,好幾年的聖誕及跨年,都與單車隊在一起。比賽後採訪、以至場外也有機會邊工作、邊吃飯邊聊天,默默覺得自己也算半個單車隊的成員。

「肥高」(右3)加入港隊初年主攻公路。

「肥高」高肇蔚在當年筆者追訪公路賽的年代,他一直是隊中默默付出的「綠葉」車手,為「隊友」開路傾盡全力,賽後訪問也如其冷靜性格一樣,默默在旁不多話,有時也會暗暗替這位每天如此努力的運動員未能踏上頒獎台感不值。直到印象最深刻是2017年,「肥高」及「肥榮」於天津全運會贏得麥迪遜賽銀牌後,看著「肥高」車頭寫著「自信有日如願」,默默踩了十年再拿著獎牌望著相機鏡頭的一幕,筆者拍照背後也不禁紅著眼睛。

還有其當年拍檔「肥榮」在17歲奪城運會金牌而成名,記得那年在白石單車場與這位單車新星做了專訪,第一次認識這位世青賽冠軍,然後我們也經歷過幾屆全運、亞運、里約奧運等,轉眼這位當年雄心勃勃的新星,為港征戰十多年後也宣告轉任教練。梁嘉儒也是安靜不多話的車手,但去年杭州亞運在同事傳來的照片上看著他掛著全能銀牌的畫面,筆者也在電腦前激動萬分。

梁峻榮(後排左3)與梁嘉儒(後排右1)

羽毛球的「黑妹」葉姵延、泳隊「大師姐」施幸余、劍擊「大師兄」張小倫多年來也與我們體記一起成長,場上採訪外,昔日報紙也不時有專題訪問,曾經大玩Crossover邀請張小倫與弟弟一起煮飯聊天,吃著他們煮的菜做訪問;也與「黑妹」做過不少專訪,由報紙到《體路》當年成立初年,每次致電「黑妹」幫忙,她也一定義不容辭跑出來幫忙;而每次約「大師姐」施幸余專訪,她也如不少泳手一樣,定必出手相助,whatsapp訪問也定必回覆。題材即使與運動相關也好,「踩過界」挑戰他項也好,他們都一一盡力抽空協助。

游泳,施幸余
施幸余(圖:體路資料庫)
張小倫於上屆一圓奧運夢。(圖:體路資料庫)
葉姵延

轉眼筆者當年還在「跑新聞」年代採訪的運動員都一一宣布退役,一時也感慨自己近年也轉了崗位,讓年青記者多出外採訪,自己慢慢退下火線。不過雄心還在,間中自己也會按捺不住拿著相機出外採訪,寫寫文章,但體力下降及輪流發作的「網球肘」也印證自己已進入無法每天揹著相機、日曬雨淋工作的年齡。隨著新聞從報紙走到更新更快資訊的網媒年代,體記或許無法再與以往一樣,有充裕的時間再去深入聊天、深入了解更多,每次採訪後或已邊在路邊寫稿執相,與運動員距離或許也拉遠了一點,但還是不減體記對香港運動員支持的情意結。

「老朋友」退役了,令筆者忽然回想過去採訪點滴,感激每位接受過採訪的香港運動員,謝謝你們讓我們一起並肩作戰,也謝謝你們明白我們的工作需要,由衷向你們每一位運動員致敬。相信我們各自轉換角色後,也定必在香港體壇的交匯點上相遇,各自為體壇繼續發光發熱。

相關報導:多位港將退役 IG齊發文感謝香港運動員身份

文:徐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昔日功臣退役 感激與體記並肩作戰

Posted on

巴黎奧運|獲機場貴賓室贊助會籍 柔道港將盼主場搶分戰奧運

【體路專訊】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今日(2日)與機場貴賓室營運商Collinson舉行合作協定簽約儀式,後者正式成為巴黎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的官方機場貴賓室合作夥伴。上周代表香港到土耳其出戰安塔利亞柔道大滿貫的王嘉莉(Kalee)及李玨穎(Tony)今日亦有亮相,兩人目前仍有機會趕上巴黎奧運尾班車,下一個任務就是要在本月20日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的亞洲錦標賽中盡力搶分。

貴賓室環境不錯。(圖:公關提供)

距離巴黎奧運揭幕尚餘約100日,港協暨奧委會今日於奧運大樓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機場貴賓室營運商Collinson成為巴黎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的官方機場貴賓室合作夥伴。對方將為港協暨奧委會轄下體育總會,正努力爭取巴黎奧運參賽資格的運動員,免費提供為期1年的Priority Pass電子會籍,服務遍佈145個國家共1,500多個機場貴賓室。

受惠的體育項目包括射箭、游泳、田徑、羽毛球、拳擊、獨木舟、單車、劍擊、高爾夫球、體操、柔道、賽艇、欖球、帆船、滑浪風帆、射擊、乒乓球、跆拳道、網球和三項鐵人。同時亦會向巴黎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提供額外的Priority Pass尊貴會籍,1年內可無限次免費使用機場貴賓室。

Collinson全球首席商務官兼亞太區總裁 Todd Handcock
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
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施文信(左1)首次以巴黎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團長身份公開亮相。

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Collinson全球首席商務官兼亞太區總裁 Todd Handcock、Collinson北亞太董事總經理李怡安今日都有出席,此外,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施文信,亦首次以巴黎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團長身份公開亮相。柔道運動員李珏穎及王嘉莉亦有出席以示支持。

李珏穎(右)

李珏穎及王嘉莉剛與隊友何樂怡、楊諾琳及麥康年到土耳其參加安塔利亞大滿貫,為爭取奧運資格搶分提升世界排名,本月1日才返港。兩日均十分期待本月20日於九展主場出戰亞洲柔道錦標賽。男子81公斤以下級別的李珏穎表示:「這個亞洲賽對我們很重要,為了爭取奧運積分,最好能夠多贏幾場。」

巴黎奧運柔道參賽資格是根據國際柔道總會於2022年6月24日至2024年6月23日期間,參加世界錦標賽、大師賽、大滿貫、大獎賽、洲際錦標賽及公開賽等成績,累計積分後,獲得各量級奧運積分排名前17名選手將取得參賽資格;或經由各洲配額,並依奧運積分排名順序取得資格,亞洲區所分配的名額是男、女選手各10名。

王嘉莉(右2)

根據目前形勢,女子48公斤以下級別的王嘉莉現世界排名53位,由於每個國家或地區每量級最多只可派出1名運動員,現年25歲的她是目前最有機會出線,她極有可能憑藉洲際排名,登上前往巴黎的尾班車。Kalee表示:「暫時很難講機會是否樂觀,自己目標是在餘下所有賽事,盡量贏多幾場,這樣自己就有機會以較高世界排名出線,將洲際名額留給另一位隊友,就可以有2人一同出線奧運。」

中國香港柔道總會主席黃寶基(左1)、Collinson北亞太董事總經理李怡安(右1)與兩位港將合照。

談及本月20日主場舉行的亞錦賽,中國香港柔道總會主席黃寶基指強手林立,惟望港將能把握主場之利爭取晉級:「香港站共有超過270名運動員參加,包括很多在奧運出線邊緣徘徊的選手也會報名,希望香港運動員主場有更好發揮,盡量搶得更多分數。」香港站之後,港將還有世錦賽及兩項亞洲賽事可供搶分。

香港過去只有兩名柔道選手成功躋身奧運,分別是1996年阿特蘭大的女將巫靜惠,以及2012年倫敦的男將張志業。

圖、文:文森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獲機場貴賓室贊助會籍 柔道港將盼主場搶分戰奧運

Posted on

香港七欖|紐西蘭隊員與香港球迷會面 難忘大球場奪冠經歷

【體路專訊】一連3日的「國泰/滙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2024」將於周五(5日)開鑼,上屆世界七人欖球系列賽男、女子組總冠軍紐西蘭今日(2日)共有6位球員出席於尖沙咀的品牌活動,並與現場球迷簽名及合照。男隊主力Scott Curry及世界七欖系列賽女子得分紀錄保持Tyla King均形容在港出賽的感覺特別,包括對香港大球場內的熾熱氣氛有深刻印象,另外亦期待今夏在巴黎奧運奪金而回。

(左起:Tyla King、Scotty Curry、Dylan Collier、Portia Woodman-Wickliffe、Michaela Blyde、Moses Leo)

紐西蘭去年在香港站封王稱后,季尾亦勇奪系列賽男、女子組總冠軍。今年「All Blacks」及「Black Ferns」重返香港力爭衛冕,其中男子隊主力Scotty Curry、Dylan Collier、Moses Leo,聯同東京奧運女子七欖金牌成員Michaela Blyde、Tyla King及Portia Woodman-Wickliffe透過品牌活動與球迷互動。他們先與香港仔海豚欖球會的小球員參與熱身遊戲,並與現場球迷簽名及合照。

Scott Curry
Tyla King(中)

去年紐西蘭男隊在香港站決賽以2417擊敗斐濟,繼2014年後再奪冠軍,對於參與過4屆香港七欖的前隊長Scott Curry有著難忘意義:「去年的奪冠經歷很特別,加上賽事和球場都有著長遠歷史,而且南看台的氣氛都令我有深刻印象。」至於早前打破世界七欖系列賽女子組得分紀錄,兼上季最佳球員Tyla King透露最喜愛的香港景點,就是即將展開重建的香港大球場:「我很喜歡香港的美食,例如是餃子及燒肉。另外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香港大球場,雖然之前來港未有太多機會觀光,但我很享受在場內比賽的感覺。」而對於今屆奧運的衛冕之旅,她稱包括香港站在內,目前尚有3站系列賽作為備戰,另外陣中亦有新血入隊,因此期待今夏在巴黎再度衝金。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七欖|紐西蘭隊員與香港球迷會面 難忘大球場奪冠經歷

Posted on

足球|德國球衣再爆爭議 號碼設計惹納粹聯想

【體路專訊】德國足球隊上月尾因足總宣布將與德國品牌adidas結束70年合作關係,轉為Nike贊助球衣引來議論,最近德國球衣卻又再成為球壇關注焦點,皆因有網民發現球衣的「4」號字樣容易令人聯想到納粹符號,德國足總亦立即承諾更改字體。

有網民指德國的44號球衣字體與納粹符號相似。(圖:X 圖片)

包括英國《每日快報》、《BBC》、德國《圖片報》等歐洲媒體報道,德國在上月初正式推出新款球衣後,有德國球迷在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發文指,新球衣的「44」號字體設計容易令人聯想到納粹黨親衛隊徽章上的「SS」標誌,而此組織直屬於希特拉,更曾在二次大戰期間參與大屠殺。

本周一(1日)球衣供應商adidas也從網站刪除德國國家隊球衣的個人化選項,包括印名和號碼的個人化功能都無法使用,亦禁止球迷自訂44號的德國國家隊球衣,之前已落訂和該號碼有關的球衣,亦已停止出貨,並已聯絡買家安排退款。adidas發言人Oliver Brüggen亦作出回應,否認設計有意模仿納粹符號:「我們致力於反對一切形式的仇外心理、反猶太主義、暴力和仇恨。」

目前德國4號球衣主人為中堅Jonathan Tah(X 圖片)

德國足總亦發出聲明,指德國足總將有關號碼設計提交予歐洲足協審核,相關各方都沒有看到任何與接近納粹象徵的意義,並將與合作伙伴重新研究4號字樣的替代設計。目前德國4號球衣主人為中堅Jonathan Tah,而歐洲國家盃規定球隊號碼為1至26號,故引起爭議的44號球衣並不會出現於賽場上。

文:賈兆志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足球|德國球衣再爆爭議 號碼設計惹納粹聯想

Posted on

游泳|告別24年運動員生涯 施幸余:超額完成「賺到笑」

【體路專訊】為港征戰二十四年的香港游泳代表施幸余,周一(1 日)正式告別全職運動員生涯,全身退居幕後轉為港隊教練。她昨日兩度在社交平台發文撰寫感言,感激多年來所有照顧自己的人,坦言早在2008年最大機會引退,但一直緊持只因自覺「仲有大把貨」,結果超額完成整個游泳生涯,沒留遺憾:「橫跨咗咁多代,賺到笑啦!」

(圖:施幸余IG)
(圖:施幸余IG)

現年36歲的施幸余一共出戰3屆奧運、4屆亞運、8次世界游泳錦標賽及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運動生涯更多次刷新港績,至今仍然保持9項香港紀錄。其中於2005年亞洲室內運動會橫掃7金1銀1銅,奪得當年香港傑出運動員。「施魚」近年兼任港隊教練,亦以教練身份前往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直至昨日正式結束運動員生涯。她下午先在Instagram寫到:「完成手續一刻,沒有激動,沒有傷心,甫踏出宿舍大門,毛毛細雨彷彿在提醒著我:不要回頭!」晚上再寫下長文,自嘲「等到頸都長埋,施幸余終於捨得退役。」

「施魚」提及自2000年加入港隊,中學畢業後轉為全職運動員,就這樣過了24個年頭,實在難以用一則貼文去做總結:「 唔知前世做咗幾多好事,今世有咁多人咁照顧我,又難得個殼咁玩得,係都要喺泳池折磨自己……都難怪錫我嘅人後期成日叫我抖下啦,唔好游喇,但無辦法,我真係好鍾意游水。」她又指,2008年無緣出戰北京奧運,曾有退役念頭,專心讀書:「但內心總有把聲音話俾自己聽『我仲有大把貨未拎到出嚟』……幸好得到父母+教練+身邊好友+體院+泳總嘅支持,我先捱得過呢個平台期……」

(圖:施幸余IG)
(圖:施幸余IG)

施幸余承認從來沒想過施幸余可以職業生涯走得這麼遠:「尤其偽2018年亞運後,任性程度大大提高,話練就練,完全無視主教練有幾需要助教,最後都可以參加多兩屆世錦賽,破多兩個香港紀錄……超額完成。我曾經講過短池100蝶游唔到57(秒)唔退,可惜22年世錦差0.07秒……係咪遺憾?經過咁多年,橫跨咗咁多代,賺到笑啦!衷心感謝不同時期在我身邊出現的小天使們,實在太多了,恕我無法一一道謝。」

(圖:施幸余IG)

最後,「施魚」一再重申:「施教練今日第一日開始新合約,轉個角色,換個心態,繼續做好自己,等待有緣人一齊去挑戰更高嘅峰頂。」期待日後在教練崗位上,培育出更多出色的香港飛魚。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游泳|告別24年運動員生涯 施幸余:超額完成「賺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