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劍擊會長盃|張家朗奧運後首戰男花大熱封王 吳佳蔚膺女花冠軍

【體路專訊】會長盃劍擊錦標賽周日(27日)於香港公園體育館煞科,將近一年未有參與本地賽事的「世一」張家朗先後擊敗蔡俊彥、吳諾弘等港隊隊友,捧起男子花劍冠軍。加入港隊僅得1年的吳佳蔚則有驚喜表現,力壓梁雅蕾、關渝澄等人在女子花劍封后。佩劍方面,港隊代表何思朗在男子組大殺四方強勢稱王,梁洛文就克服年初遭遇的腳傷,榮膺女子組冠軍。

港隊花劍總教練Greg親自到場督師

是次會長盃參賽名單屬近年來最為鼎盛的一次,本地排名前列劍手幾乎無一缺席。男子花劍組別也不乏多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張家朗、蔡俊彥、吳諾弘、崔浩然等列強均順利在上午的小組賽脫穎而出。包攬本地排名頭4位的上述眾將及後於淘汰賽一路過關斬將,成為最後4強。

蔡俊彥於4強不敵張家朗,未能衛冕
崔浩然4強中途棄權,緣慳決賽

吳諾弘於準決賽初段即展現強勢,以8:1大幅領先崔浩然,後者因避免觸及舊患,最終決定棄權。另一邊廂的張家朗與蔡俊彥則鬥得激烈,最終前者以15:12報卻上屆4強的一敗之仇,取得決賽席位。冠軍戰早段,張家朗為佔據優勢的一方,曾經領先10:4。然而吳諾弘之後一鼓作氣打出5:1的反攻,追到只餘2分。關鍵時刻,張家朗拾回主導權再次拉開比分,最後以15:10收下勝利。

吳諾弘
張家朗(右)

今次賽事是張家朗在巴黎奧運奪金後的首個比賽,經歷大半日比賽後的他亦笑指「有點攰」,「今天的比賽很早開始,由最早的一輪打到最後階段,都有點攰,但都開心可以感受一下比賽的感覺。」闊近本地賽事近一年的「劍神」同時指出,感受到是次比賽與以往參加的賽事有明顯不同,「楊子加(港隊隊友)跟我說現場有很多人,我心想『多得去邊啊』,誰知來到現場才發現真的有很多選手。其實是件好事,多了人去參加比賽,競爭性大點,也會多些水平不同的劍手一齊打。」

張家朗戰畢巴黎奧運兩個月後再踏賽場

談到今次賽事印象最深刻的對手,張家朗就點名大讚港隊師弟梁千雨的表現,「Lawrence(吳諾弘)和Ryan(蔡俊彥)當然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他們是很有經驗的選手,但給我最不同感覺的選手應該是千雨。其實早兩年已經看到他有潛質,但當時他心理上還不是很成熟,不過他現在所有東西都慢慢紮實了,心理也成熟了。他有那個願意向前衝的那個心,我也覺得是一件好事。」張家朗透露,現時正為即將開始的新賽季作準備,屆時將會專注在國際賽場,回港參賽的機會則會較低。

張家朗大讚8強對手兼港隊師弟梁千雨

女子花劍方面,香港「一姐」陳諾思、劉一衡及關渝澄皆在小組賽以不敗姿態晉級,惟前兩者及後分別不敵梁雅蕾和吳佳蔚,齊齊止步8強。關渝澄雖在淘汰賽期間傷及左膝,但在接受治理後卻接連擊敗樊寶懿、鄭曉為等隊友,與吳佳蔚會師決賽。不過關渝澄的傷勢明顯影響其在決賽的發揮,吳佳蔚最終贏15:8封后。

梁雅蕾8強擊敗陳諾思,惟最後未能躋身決賽
陳諾思
關渝澄比賽中段一度受傷,經治理後戰至決賽,可惜不敵吳佳蔚屈居亞軍

吳佳蔚賽後表示,自己過往的狀態起伏甚大,期望今次的冠軍可以助自己增強信心,「我的表現好像過山車一樣,可能一次打得很好,但可能下一次就只有32強、16強。今日第一場小組賽上到去都一點未睡醒的狀態,但輸了以後反而打得比較穩定,越打越好。可能我要嘗試下跟自己傾一傾計,因為我知道自己比較的大是心態上的問題。」

吳佳蔚

22歲的吳佳蔚曾在位於福建的體育學校接受訓練,直至2019年才跟從父母來港生活,及至去年正式加入港隊。上屆U23亞錦賽協助港隊奪得團體季軍的她表示,會視張家朗為自己劍擊路上的偶像,代表香港出戰國際賽事,並以打入本地前4為短期目標,「(香港排名)頭4可以出公費去比賽,如果不是的話,就要自己出錢。所以接下來劍擊世界盃亞洲地區的賽事我都爭取參加,但遠一點例如澳洲的話,我就應該不會去了。」

何思朗

至於男子佩劍冠軍就落入何思朗手中,這位本地排名第2的劍手在小組賽大殺四方,6勝全勝兼合共只失3分。此子及後再在淘汰賽力克伍其峻、周頌羲、陳智軒及何柏霖,並於決賽以15:7勇挫陳彥臻稱王。

梁洛文

香港排名第3的梁洛文則在榮膺女子佩劍冠軍,她小組賽的戰績同為6戰全勝,其後在淘汰賽亦一路順利過關,最終在決賽擊敗淘汰頭號種子薛雅齊的朱詠翹奪魁。

男花冠軍張家朗(左二)、亞軍吳諾弘(左一)、季軍崔浩然(右二)、蔡俊彥(右一)
女花冠軍吳佳蔚(左二)、亞軍關渝澄(左一)、季軍梁雅蕾(右二)、鄭曉為(右一)
男佩冠軍何思朗(左二)、亞軍陳彥臻(左一)、季軍李澤峰(右二)、何柏霖(右一)
女佩冠軍梁洛文(左二)、亞軍朱詠翹(左一)、季軍歐倩瑩(右二)、薛雅齊(右一)

圖、文:李科毅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會長盃|張家朗奧運後首戰男花大熱封王 吳佳蔚膺女花冠軍

Posted on

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逾千人入場 球員讚不絕口:草地唔差過任何一個球場

【體路專訊】啟德體育園今日(27日)舉行首場測試賽,在青年運動場上演西貢對黃大仙的乙組聯賽。這場測試賽最終有超過1,000人入場,為青年運動場最高容量的約5份1, 有球迷認為觀賽體驗不錯,惟在設有跑道下未如旺角大球場般接近草地。有份落場的球員就指球場草地及設施質素良好,有港超聯舊將就形容環境類似將軍澳運動場,草地質素不比任何一個香港球場差。

體育園及當局早已公布會邀請1,000人入場以測試人潮疏散、入場安檢及場內硬件設備等。測試賽原本不開放予傳媒入場拍攝,惟足總前日(25日)指收到啟德體育園最新通知,容許持有港超聯傳媒證的記者在看台上拍攝賽事,但不能進入草地及跑道範圍。

記者今午先後在港鐵啟德站及宋皇臺站觀察,兩站大堂可謂「3步1指示」,D出口「啟德體育園」的指示牌非常充足。由宋皇臺站步行到青年運動場約5分鐘,沿路有工作人員及警員維持秩序,到達運動場閘口有安檢人員。門口上方有大電視播放比賽畫面,場內的小賣部亦有試運。

不過運動場的跑道就仍未完成工作,全場的泰坦地物料仍未鋪設,只有跳遠沙池及草地,而且測試賽的後備席、醫護人員及裁判席亦未架設,兩隊職球員及工作人員在場邊坐摺櫈及辦公室桌。現場的LED大電視播放直播畫面,面積比將軍澳運動的稍大。看台上亦未如香港大球場、旺角大球場、將軍澳及小西灣運動場般設置傳媒席。

後備席未裝設好。
跑道的泰坦物料仍未鋪設。

草地到比賽尾段有部分地方有零星草頭,大會亦於入夜後開啟泛光燈測試燈光角度及光度。西貢隊長、曾效力多支港超聯球隊的陳柏衡形容,青年運動場與將軍澳運動場非常類似,設施亦更新淨齊全:「真的很像將軍澳(運動場),又是一邊看台、另一邊很空曠,更中衣室很漂亮和新淨,基本上要有的都有。」他又稱新球場的草地質素不亞於香港任何一個球場:「草地好實淨,不會一踢就掘起很多草頭,絕對適合踢超聯賽事,甚至港隊都沒有問題。」然而他透露熱身時被蚊鼠叮咬,認為球場的滅蟲措施可以做得更好。

今場測試賽西貢與黃大仙最終踢成2:2,在乙組各得1分。為黃大仙先開紀錄的黎卓然透露,球隊賽前1星期才由教練口中得知轉到啟德比賽:「都有少少期待,很久沒踢過真草球場,而且又是第一隊用。」他指過往甲、乙組較多踢康文署運動場或彷真草球場,今次在青年運動場比賽感覺很不一樣:「草地好靚,傳波用波都更好,平時踢彷真草會有凹凸情況出現,但這裡真的沒有。我們平時踢的球場有些沒有看台,得兩、三行櫈,但這裡有觀眾,感覺很好。以往踢甲乙組都是兩隊波共用一個更衣室,但今日就分了主、客更衣室,又不用在戶外講賽前部署,球員和教練都舒服點。」

陳柏衡
比賽尾段有少許草頭被挖起。
大會亦有測試泛光燈。

(圖:足總提供)

身穿港足球衣入場的范先生經朋友介紹下得到今場比賽門票,「主要是因為整個啟德園區第一場比賽,所以都想過來望一望。」他由宋皇臺站步行到運動場,認為沿路指示清晰兼距離近,不過就對安檢有意見:「鬆緊程度有點不一,臨尾好像要趕開波就較鬆。前面的女士有被阻撓,她袋內有支化妝品被指不能進場。」

至於睇波觀感方面,范先生稱整體觀感不錯:「整個環境也很開揚,座位也夠多,不過側面角度就可能會差一點。但旺角場無跑道,比較起來一定是旺角場較好。」

球迷范先生

楊潤雄(左二)及陳國基(右二)

今場比賽最終有超過1,500人入場,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比賽運作非常暢順、令人滿意。他稱體育園未來會舉辦20場測試賽和演練,包括人數高達5萬人的演練,為體育園明年第一季全面啟用做好準備。

青年運動場下場測試賽是下月16日的15人欖球國際邀請賽,體育園總監(策略發展)鄧竟成日前透露入場人數會增至3,000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今再補充賽事會有售票安排。楊潤雄又指室內場館預計12月舉辦第一次測試賽,明年1月初則在主場館舉辦測試賽,首場賽事大約1萬人,之後舉辦多幾次測試逐步增至5萬人。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逾千人入場 球員讚不絕口:草地唔差過任何一個球場

Posted on

港甲|加山場47年後再辦正規賽事 400南華球迷名宿撐場

【體路專訊】南華主場加山球場相隔47年後再辦正規賽事,吸引約400球迷撐場,名宿羅灶石、余國森、陳樹明、山度士、高尼路、宋連勇及丘建威等都有入場支持。結果主隊以4::1大勝晉峰,5戰4勝1和,保持爭標機會,主教練顧錦輝表示,球隊一定會盡力爭好成績,至於將來有機會的話會否重返港超,則留待高層決定。

南華會運動場(又名加山球場)建於1934年,到1953年擴建成可容納12,000名觀眾的球場。不過其中3面看台於90年代拆卸,草地更不時用作高爾夫球練習,亦甚少再用作足球比賽。南華會於2012年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1億7,000萬元重建球場,但工程最終延期近5年,至2020年年底才竣工。球場已由昔日的真草場,改成採用透水合成草及有機填充顆粒仿真草場,並改名為「南華會—賽馬會運動場」,球場每日只開放至下午4時,黃昏後則變成高爾夫球練習場。

加山場驚現恐龍蛋?其實是高爾夫球!

加山球場對上一次主辦聯賽已是1977年10月,相隔47年後再獲足總接納為港甲比賽場地,不過暫只安排兩場賽事,今日對晉峰之後,便是下月24日對凱景。南華教練顧錦輝受訪時表示:「我們當然想在此編多些比賽,這對球員及球迷都是好事,又可培養歸屬感,而且在主場的所有場租使費,都會由南華會負責,足總不用花一分一毫。足總則回應說,會先觀察這兩場效果再決定。」晉峰總教練何信賢對新球場也讚不絕口,支持足總安排多些比賽:「比起其他場地,這裡更加集中,看台、更衣室都很好。」他更透露40多年前在加山場的經歷:「南華及菱電以前是姊妹球會,我還是中4學生時曾上來考青年軍,最後沒考上南華,不過菱電收了我,就此開始了足球生涯。」

顧錦輝
南華會會長洪祖杭今日也有坐在VIP席觀戰。

羅灶石(中)
余國森(左)及陳樹明
丘建威(左起)、山度士夫婦及高尼路。
宋連勇
何信賢(白衫)

「南華會—賽馬會運動場」只有一面看台,可容納1,000名觀眾,今日賽事大約坐滿了4、5成,不過由於坐位集中,看台亦不時傳出「南華!南華!」的打氣聲。結果主隊憑禾達梅開二度,以4:1大勝。今季由冠忠南區來投的南華門將蔡子濤賽後表示:「之前有在此踢過友賽,但今日有球迷打氣,氣氛完全不同,每次聽到有人喊你的名字,也會比較集中及精神一點。」

蔡子濤(右)

禾達(左)今日梅開二度。

看台與球場咫尺之遙,觀戰臨場感一流。

56歲的擁南躉「成哥」支持了「少林寺」超過40年,今日特意前來「朝聖」,體會到球會變化很大:「我由83年開始支持南華,一直都有上來看練波,直到到90年代初的摩根、尼福,因為有家人要照顧便沒再來過了。以前球場是有跑道的,我還記得當年球隊練體能的方式!」30歲的李先生則是輪椅人士,他一到場便拿起手機拍照,不過自言只是來湊熱鬧:「我住在深水埗,也是深水埗的球迷,今季只有看亞冠二及港隊的比賽,一場港超也沒看過。南華是我一生人之中第一隊認識的球隊,總算有點感情,所以今日特別前來看看。記得當年南華降班後第一場比賽,在九龍仔對晨曦我也有入場,數數手指都已是7年前了!其實南華在香港足球始終有一定地位,有好多球迷都希望他們重返港超,那怕是反南的球迷,都不想見到南華一直在甲組蹉跎,如果可以升上港超,對球市及香港足球都會有好重要的作用。」

56歲的擁南躉「成哥」支持了「少林寺」超過40年。
30歲的李先生一到場便拿起手機拍照。

名宿丘建威每逢周末早上便會在此主持訓練班,可能是最熟悉新場地的一個,問他有沒有甚麼難忘往事,他說:「當年我『上山』還是住舊宿舍,最記得山度士養了一隻曲架,又是叫『阿丘』,每次聽到『阿丘、阿丘』,我都以為他叫我!」他又指南華會當年的家庭式管理,比現代足球行前了不知多少年:「當年球會有膳食提供、有宿舍又有健身室……完全就是現代球會的規模。」「丘Sir」也相信「南華好即是球市好」的道理,惟問到升超前途,他認為應一步一步來:「至少今日是個新開始,有主場、有直播,以後怎樣就以後再看吧!」顧錦輝則指決定權始終在高層手上:「我們落到場一樣照踢,想拿到好成績,至於升班之事,還是要由高層決定。」

看台上不乏青春少艾。

圖、文:文森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甲|加山場47年後再辦正規賽事 400南華球迷名宿撐場

Posted on

世中運・直擊|棄拍執槍擲出一片天 鄺施愛盼為港隊擲項爭口氣

【體路巴林直擊】港隊周六(26日)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第20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次日共贏得1金3銀5銅,當中田徑隊的鄺施愛在女子標槍更以49米58贏得銅牌。這名浸信會呂明才中學中六生約兩年前開始接觸標槍,更是香港首名擲過50米的女將,她直言這面世中運獎牌屬意外之喜,但盼藉此吸引更多人投身此項目,讓港隊擲項有更好發展。

鄺施愛小時候曾以加入羽毛球港隊為目標,但隨年漸長自覺打球思路不夠聰明,於是放下球拍打算專心讀書,怎料兩年前在校內體育課試玩標槍,卻意外打開另一扇門。她笑言:「我玩標槍玩接近兩年,我在體育課第一次執起標槍,扔下又覺得幾開心,在學校跟老師練了個多星期就去參加學界賽,那時候更得到第3名,於是在老師的鼓勵下就試一下練標槍。」

在棄拍執槍過後,鄺施愛體驗到新的滿足感,這令她更熱愛標槍這項運動,「羽毛球要跟對手競賽,也牽涉抽線等問題,但標槍只要跟自己鬥,無論對手擲出甚麼成績,我都只需做好自己,能更加掌控情況。」雖然在田徑隊的資歷不長,但鄺施愛卻是進步神速,她在上月在公民田徑賽擲出個人最佳成績的50米36刷新香港青年紀錄,更是歷來首名在標槍擲過50米的香港女將,她坦言:「其實進步幅度比我想像中大,我沒想過可以靠標槍進入港隊,再來到世界賽事並且贏得獎牌。」

鄺施愛在世中運的女子標槍賽事擲出49米58,不敵中國的世青冠軍嚴子怡(56米07)和中華台北的戴佑芩(50米96)得季軍。她表示在這是自己最後一場U18的賽事,能夠贏得銅牌是意外的收穫,並盼藉此吸引更多人投身此項目,她又稱許鎧珈在去年4月亞洲少年U18田徑錦標賽的女子標槍摘銅,為港隊贏得史上首面擲項獎牌,證明擲項一直進步,「在香港,擲項一直是田徑裏面最低層,平日有些賽事只得兩三人報名,很少人參與這個項目。上次我們在亞少得第3名,希望這次我拿到銅牌,可以令到擲項在香港田徑有點出色。」

鄺施愛笑稱在U18的目標,是成為香港第一個擲破50米的女將,而她順利達成目標後,轉戰U20及成年組賽事需要由500克的槍桿轉為600克,她坦言這是新的挑戰,但期望可繼續進步,「我一直有用重槍練習,但仍不太懂怎去擲,因此還沒想到一個很實質的目標。」

鄺施愛

圖、文:許嘉明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世中運・直擊|棄拍執槍擲出一片天 鄺施愛盼為港隊擲項爭口氣

Posted on

羽毛球|金廷結束愛情長跑 迎娶前職業球員未婚妻

【體路專訊】世界排名第10位的印尼羽毛球名將金廷(Anthony Ginting)周六(26日)告別「王老五」生涯,與曾是職業球員的未婚妻Mitzi Abigail結束10年愛情長跑,在印尼西爪哇市Bogor舉行婚禮。兩周前在丹麥羽賽首圈出局的金廷將會享受短暫假期後才重返賽場。

(圖:金廷IG)
(圖:金廷IG)

現年28歲的金廷早於2014 年在南京青年奧運會上獲得季軍,2020年東京奧運會亦摘下銅牌,成為第一位贏取青奧及奧運獎牌的印尼羽毛球運動員。至於Mitzi Abigail也曾是印尼羽毛球代表,惟成績未有太突出,2013 年新加坡國際系列賽和 2014 年 USM 國際系列賽打入女單16 強,之後放棄運動生涯選擇讀書。兩人自2014年開始交往,金廷今年2月在澳洲求婚成功,在社交平台宣布訂婚消息,獲得不少球迷祝福。

(圖:金廷IG)
(圖:金廷IG)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金廷結束愛情長跑 迎娶前職業球員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