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運動心理學淺談(36):「泡泡生活」與精神挑戰

【體路專欄】新冠疫情在全世界流行,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響,競技體育首當其衝。在經歷了漫長的停擺期後,歐洲各大足球職業聯賽採用閉門作賽的方式恢復了比賽。另外有很多職業體育項目開始採用泡泡環境(Bubble)重啟競賽,比如NBA季後賽,全部參賽隊伍集中在美國奧蘭多迪士尼園區進行泡泡式的封閉比賽。其他傳統項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擊劍、游泳、田徑等,在中國國內的比賽採用嚴格的泡泡環境比賽,從而重啟了競賽。各個世界單項協會都在籌謀來年的國際比賽形式,很大可能性,在新冠疫苗上市之前,都是採用泡泡環境競賽。

要實現泡泡比賽環境,條件和程式估計會相當嚴苛。比如,某一單項國際協會,會要求來自各國的運動員在出發參賽之前,在本地取得新冠測試陰性結果。而到達比賽地後,馬上進行抵阜後新冠測試,如若測試再次陰性,會准許運動員進入參賽地,再加上隔離期7到14天,然後才能進行訓練和比賽。這樣計算下來,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運動員外出參加一次比賽,預計可能都長達一個月左右。這種參賽形式,不僅僅是運動技術上的挑戰,更是一種全新的精神上的一次挑戰。泡泡比賽環境會有各種限制和挑戰,比如,缺乏與家人聯繫以及社交生活,每天管道式兩點一線(場館,酒店),封閉式的行動和生活限制,對隨隊工作人員進行人數限制,比如限制隊醫和官員人數等。

NHL(北美冰球聯賽)的黑鷹隊(Blackhawks)總經理Stan Bowman,形容在泡泡環境裡比賽,基本上跟你在監獄裡差不多。比如香煙酒精變成稀缺資源,部分人會嘗試打破一些小限制和規則,與封閉管理者產生衝突,流言消息漫天飛等等現象。另外,在比賽過程中,比賽結果輸贏導致的情緒,讓人無處宣洩。因為很多隊伍都是第二天還是低頭不見抬頭見。考慮到成本問題,正常創建一次泡泡環境,會進行多項比賽,比如國際乒聯提出的賽事匯計畫,全年的比賽彙集在中東,中國,歐洲三個地方進行。

理論上來說,很多職業運動員或者精英運動員,常年參加世界各地的比賽,對反復參賽的單調性生活,有很好的預期和適應。前中國網球大滿貫得主李娜形容全年參加不同的比賽,“不是在比賽,就是在比賽的路上”。形容自己做為職業網球選手,是單調和枯燥的。非職業專案的運動員,也會常年參加大量的比賽。另外,集中參賽的形式,精英運動員應該都有經驗,比如參加亞運會或者奧運會,各國運動員都是集中住在奧運村或者亞運村中,但是運動員是自由出入的。疫情當下,在人為設置的一個安全泡泡內比賽,是一種新的體驗。所以,運動員要對參加泡泡比賽進行更好的心理預期和調試。

首先,要對整個大環境和不便利的地方有個心理預期,泡泡環境內比賽,相信各項後勤保障應該會跟上,但是相信很難因應運動員自己的方式進行調整。

其次,在動機上,運動員需要對自己參賽的目標進行具體,清晰的規劃。讓自己在泡泡環境中更加集中地去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泡泡比賽環境初期,會讓運動員更加專心地去準備和應對比賽,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恐怕會產生吉川幸次郎先生提出的“推移的悲哀”。競技體育是殘酷的,對比賽失利的承受,自信的打擊,情緒的宣洩等,運動員會慢慢覺得泡泡環境是一座“牢”,心理層面或者現實層面都是。

第三,要更好地包容自己和他人,泡泡環境中,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以及心理距離會近,近而且和睦是很難得的體驗。但是也難免會有生活或者訓練上的衝突。精英運動員會在泡泡環境中感受疫情當下的那種困苦,對自我也許會產生一種新的體驗和認知,促進今後的進步。

第四,學習去適應獨孤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泡泡環境內比賽,在物理形式上,讓運動員與外部世界有了一層“泡泡”,比如可能陪伴的教練,陪練,工作人員會不允許進入泡泡環境中,那麼運動員很多時候只能依靠自己。於是,也同樣可能在運動員的心理世界,讓自己與外界有了一層“泡泡”。這個心理泡泡也有可能是運動員去更好地成長的機會,學會適應孤獨,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物理形式的泡泡是有隨時解除的可能性,而運動員的心理世界的“泡泡”,一旦建立,可以讓他/她更好地發展和進步。


文:蔣小波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秘書長
香港體育學院高級運動心理主任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運動心理學淺談(36):「泡泡生活」與精神挑戰

Posted on

【體路專欄】Underdog熱火有力成為大反派

NBA,籃球,湖人,熱火
今屆NBA總決賽由由熱火大戰湖人。 ( Photo Credit : NBA)

【體路專欄】今年2月初在另一專欄Tip熱火有力殺入東岸決賽,主要是看中熱火打法融合新舊打法,一哥Jimmy Butler那種球球搏命的霸氣,以及懷舊又穩定的中距離,為球隊一眾球員立下榜樣;他亦多次不吝盛讚後輩的領導作風也把球隊化學作用推至頂峰。

對Jimmy Butler來說,今次面對皇者LeBron James帶領的紫金兵團,是他夢想中的對手,既然要登頂,若果可同時阻止LBJ成為史上首位帶領三支不同球隊稱霸的MVP,相信滿足感難以形容。

熱火VS湖人這個戲碼也頗有意思,兩隊在2000年後分別奪得5個及4個總冠軍,連同今拿,已是第8次及第6次搶得總決賽的門票,熱火總裁Pat Riley及湖人球王LBJ亦為兩隊立下汗馬功勞。

75歲的Pat Riley在80年代曾帶領湖人四度贏下冠軍,2006年短暫復出擔任教頭,亦帶領熱火贏得歷史首冠,更於2010年暑假成功遊說LBJ離家出走,以「二哥「身份為熱火帶來兩個冠軍。

很多老一輩的球迷對LBJ敬而遠之(包括筆者),是因為他走了一條奪冠捷徑,不附合GOAT(史上最強)候選人的身份。但自從他回歸克利夫蘭並為家鄉帶來史上首冠,兼在1:3的情況下反勝單季贏下73勝的勇士後,大家對他開始改觀。

快將36歲的LBJ在健身及瑜伽雙管齊,加上維持健康飲食,身體質素讓他坐穩聯盟第一球員的皇位,也讓老一輩的球迷放下成見。或許去到30多歲甚至40歲,大家都開始因為工作及家庭原因而疏於運動及打籃球,當有空餘時間到球場射一兩球時,也發現出現力不從的尷尬局面,那一刻大家發現,LBJ在「高齡」下依然飛天走地,可能後無來者。

湖人在今個系列賽始終被看高一線,3冠6亞的LBJ、1冠1亞的Raho Rondo,2冠1亞的Danny Green、1亞的Dwight Howard、2冠的Javale Mcgee季後賽經驗豐富,加上無人能阻的Anthony Davis在內外線予取予求,熱火派進去主守?

熱火要贏,眾將必須大大減少低級失誤,Tyler Herro及Duncan Robinson兩人要維持三分火力的同時,還要洞悉正確的傳球時機,對兩位年輕人不是易事。

合理地預測湖人可在六場內解決熱火,然而筆者看好熱火打出Underdog身價,成為大反派,力阻聯盟向Kobe致敬的完美劇本,始終對老球迷來說,平民籃球比宇宙球隊更好看。

文:邱益忠(AASFP運動公關、NBA專欄作家)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Underdog熱火有力成為大反派

Posted on

【特區授勳】9名體壇人士登榜 葉鴻輝成唯一獲嘉許現役運動員

特區授勳,足球,葉鴻輝
葉鴻輝(相片: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港府今日(1日)宣布2020年度授勳名單,香港體壇共有9位人士獲得嘉許,其中港足門將葉鴻輝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成為唯一受嘉許的現役運動員,他受訪時表示希望繼續為港隊效力、培育新血,令香港足球壇有更好的發展。

由於受到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原定在7月1日公布的授勳名單延至10月1日公布,香港體育界共有9人榜上有名,包括:

.金紫荊星章
馬逢國(香港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議員)
嘉許語:「長期參與公共服務,對香港的藝術文化發展貢獻宏大。馬議員與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緊密聯繫,促進了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本地藝術、創意及電影界別的溝通。馬議員亦一直致力推動香港電影業發展,曾任香港電影業發展局主席,就推廣和發展電影業的政策向政府提供寶貴意見。」

馬逢國(圖:體路資料庫)

 

.銀紫荊星章
劉掌珠(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 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
嘉許語:「一直致力參與公共和社會服務, 尤其在推廣和發展體育方面,建樹甚豐。在她的領導下,香港保齡球總會成功把保齡球運動發展成為香港的精英體育項目之一,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劉女士自 1996 年起獲選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並曾率領香港運動員出戰多個國際綜合運動會,力爭佳績。」

劉掌珠(相片:體路資料庫)

 

李翠莎(香港體育學院院長)
嘉許語:「李翠莎博士是精英體育系統管理的領導者,多年來積極參與公共服務,尤其在性別問題和防止體育運動中的騷擾和虐待方面,貢獻甚豐。她積極參與婦女事務委員會的工作, 並為平等機會委員會出謀獻策,在多方面包括調停及程序檢討工作作出顯著貢獻。」

李翠莎(中)(相片:體路資料庫)

 

.榮譽勳章
關祺(香港業餘田徑總會主席)
嘉許語:「積極參與公共及社會服務,尤其在推廣及發展田徑運動方面,貢獻良多。」

關祺(相片:體路資料庫)

 

盧潤森(香港南華體育會主席)
嘉許語:「致力參與社區服務,尤其領導南華體育會推動香港體育向前發展,貢獻良多。」

.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莫君逸(香港網球總會會長)
嘉許語:「致力推動體育運動,尤其在推廣及發展網球運動方面,貢獻甚多。」

陳炳祥(香港大專體育協會主席)
嘉許語:「致力推動體育運動,尤其對促進香港大專體育發展,貢獻甚多。」

葉鴻輝(香港足球代表隊成員)
嘉許語:「在足球方面表現出色,並對推動本地足球發展貢獻甚多。」

鍾志樂 (中國香港龍舟總會主席)
嘉許語:「致力推動體育運動,尤其對龍舟運動的推廣及發展,貢獻甚多。」

特區授勳,足球,葉鴻輝
葉鴻輝(相片:體路資料庫)

葉鴻輝在2017年時曾遇上仍為特首候選人的林鄭月娥現身港足操練探班,後者雖主動走到葉鴻輝身邊,惟「英雄輝」冷待之餘更轉身離開。葉鴻輝年初亦曾在Facebook發文,暗批政府抗疫不力:「最上嗰個癲⋯⋯都已經唔諗你會幫我哋,只求你唔好害我哋。」

作為今次授勳名單中唯一的現役運動員,葉鴻輝表示:「這個獎項不僅是代表我自己,更是代表整個香港足球界,因為香港足球隊的比賽令政府留意及肯定港足的成果,我可望繼續為足球界努力。此外,我要多謝全港足球界,因為大家都在為香港足球發展努力,以及做了很多工作。」「英雄輝」又說:「希望繼續代表港隊出外參賽,以及有機會參與協助培訓球員的工作,令港隊有更多新血,爭取更好成績,因為年輕人才是香港足球的未來。」

林鄭月娥(右)2017年曾到港足操練探班,惟葉鴻輝與其零交流。(圖:體路資料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特區授勳】9名體壇人士登榜 葉鴻輝成唯一獲嘉許現役運動員

Posted on

【港超聯】佐佐木周角球直入 愉園遭南區逼和失復賽首勝

【體路專訊】港超聯今日(30日)於將軍澳運動場舉行閉門復賽,由榜末的愉園與冠忠南區爭奪復賽後首勝。愉園靠朱偉鈞在上半場建功領先,而冠忠南區則有佐佐木周於下半場直射角球扳平,最終以1:1逼和愉園,後者取得復賽後首分。

夏志明(左)

冠忠南區今季與愉園曾3度交手,前者以21和佔優。愉園雖在上仗兩度攻破富力R&F大門,但在25落敗下以0分敬陪末席,而冠忠南區周日(27日)在菁英盃決賽不敵傑志後已獲3仗不勝,今仗則是兩隊在復賽後全取3分的最大機會。愉園今場靠鍾偉豪把關,並有潘沛軒、林樂賢、伍家揚及簡嘉亨4位「00後」小將擔正。至於南區的謝德謙、夏志明、列文復任正選,上周停賽的積施利亦回歸正選。

愉園在上半場先馳得點。

冠忠南區甫開賽即採取主動,而愉園朱偉鈞在7分鐘的反擊射中楣底彈地,可惜皮球未有過白界。主隊南區不時在邊路組織攻勢,但未能破解對方密集防守,劉浩霖和佐佐木周的射門亦無功而返。南區上半場後段節奏進一步放慢,令愉園獲得反擊機會,朱偉鈞在43分鐘單刀推過門將謝德謙,被比圖護空門後補射得手,為「快活谷」先開紀錄返回更衣室。

佐佐木周
簡嘉亨

朱偉鈞完場前錯失絕殺機會。
南區門將謝德謙

冠忠南區換邊後加強壓逼,並改用大腳傳中製造機會,令客隊長期退守在半場後,夏志明曾接應佐佐木周傳球破門,可惜被判越位在先。其後佐佐木周於左路直射角球入網,為南區在66分鐘追平比數。愉園完場前再獲黃金機會,朱偉鈞在門前接應右路地波惟射斜,未能梅開二度。最終冠忠南區以11逼和愉園,後者獲得復賽後首分。南區門將謝德謙指球隊在上半場因大意而失守,而對手新秀球員表現出色,面對陣中外援亦有穩健發揮,看好他們日後的發展。

愉園朱偉鈞

愉園朱偉鈞繼季初對香港飛馬後再取「士哥」感到雀躍,但可惜未能全取3分:「有點不滿自己在最後未能把握入球機會,今仗球隊在沒有外援下都有一定攻力。上場對著富力入了兩球,今日都有得分,令球隊的比賽信心大增,表現得很有戰意。」他亦稱只有兩周備戰復賽,球員難以在短期內重拾狀態,尤其在體能方面再作改善。另外他形容今場與季初3:3戰和香港飛馬的形勢相似,球隊在欠缺經驗下未能得勝,冀汲取教訓後會有進步。

南區教練貝可泓
愉園主帥鮑家耀

至於南區教練貝可泓表示,雖然球隊未能獲勝,但顯現出的爭勝心足以令他「收貨」。而愉園主帥鮑家耀亦同意球員表現稱職,不需靠外援亦能夠搶分,但是若年輕球員下季需要更努力,以換取正選一席。冠忠南區和愉園下周分別對傑志及東方龍獅,至於另一場港超大戰明日(1日)將於將軍澳足球場上演,由傑志迎戰前日(28日)在足總盃決賽落敗的富力R&F,勝方將壓過東方龍獅升上榜首。

最新積分榜:

排名

球隊

//

得失球差

積分

1

東方龍獅

8

5/0/3

4

15

2

富力R&F

7

4/2/1

6

14

3

理文

8

4/1/3

-1

13

4

傑志

7

4/1/2

10

13

5

冠忠南區

8

2/3/3

-2

9

6

愉園

8

0/1/7

-17

1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佐佐木周角球直入 愉園遭南區逼和失復賽首勝

Posted on

【新型肺炎】街場周五重開 訓練比賽每組可多於4人

新型肺炎,街場

【體路專訊】康文署今日(30日)下午宣布,免費戶外隊際康樂場地,包括足球、籃球、排球及手球的街場等將於周五(10月2日)重開,且進行隊際比賽及訓練時,人數上限將遵照相關運動的比賽規則,意味將與室內體育處所一樣獲豁免4人限聚令。不過康文署亦補充,在戶外場地運動期間可豁免佩戴口罩,但在室內場地運動時則須佩戴口罩。

本地於7月中爆發第三波新型肺炎疫情,室外球場自7月15日起關閉,至今超過2個半月。近日疫情稍見緩和,康文署今日宣布免費戶外隊際運動球場將於周五重新開放,包括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手球場、投球場、滾軸曲棍球場、板球場。康文署亦指出,進行隊際比賽或訓練時,每個球場的球員及裁判人數上限應遵照相關隊際運動的比賽規則,意味隊際運動期間亦將獲豁免4人限聚令。康文署提醒市民仍需注意保持社交距離,於戶外康樂場地運動前及運動後須佩戴口罩,同時該署會繼續暫停開放觀眾席。

政府昨日宣布將修訂部分社交距離措施,在4人限聚令仍然生效之下,市民在體育處所進行隊際運動時可獲豁免,人數上限按該隊際運動項目可多於4人一組,每個場地/球場上的球員及裁判人數上限,應遵照相關隊際運動的比賽規則 。不過康文署今日再次提醒,進行這些室內隊際運動須佩戴口罩的規定維持不變。

至於公眾泳灘、燒烤場、室內兒童遊戲室及貝澳營地等部分康樂設施將繼續關閉,直至另外通知。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街場周五重開 訓練比賽每組可多於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