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Emily in Paris》的寫實與美化

Emily in Paris,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Photo Credit : Netflix)

【運動員網誌】一個月前Netfilx上映熱播美劇《Emily in Paris》,引起熱烈討論,身邊有不少朋友都著我快點去看這套劇集,他們說:「你一定很有當下感覺。」最近,我終於看完整套劇集,今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對這套劇集的感受。

主角Emily 不但工作能力好好,EQ亦非常高,由入職公司第一天開始,面對法國上司Slyvie的冷言冷語,她都會一次又一次使用任何辨法去獲取上司的好感。不過,即使多次為公司及客戶解決問題,甚至同事們都一致認可她的能力,Emily卻從未獲得過一句上司的讚賞,上司只是每天都想踢走這個American Girl。作為一個「外國人」,要完全融入當地人是非常困難的。我那時在麥當奴工作,有一個大概四、五十歲的女同事,就像Sylvie一樣,不論我做甚麼都是錯的,我起初都會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最後我認為只是我不是法國人,又不諧法語。我跟Emily不同的是,Sylvie是她的上司,為工作發展,她必須要與Sylvie有良好關係。但那位女士只是同事,我不需要去討好她,大家工作也不是同一範疇,沒有任何衝突,所以我可以無視她。

Emily in Paris,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Photo Credit : Netflix)

Emily每次出場都有新的衣服配搭,整個人的性格,氣質都襯托出來,非常時尚。我的眼睛也大飽眼福,但是我認為這只是一個戲劇效果。大家都知道巴黎治安問題嚴重,像Emily這樣高調地走在街頭,很容易就會成為賊人目標,財物盡失。即使我身無分文,也不希望成為小偷的目標。其實大多數巴黎人都很樸素,首飾也比較少,為的是把自己被打劫的機會降到最低。若果有一個像Emily 打扮的人走在街頭,那肯定是明星,而且出入都一定有自己的座駕,不會在街頭大搖大擺。否則,盡量都低調一點。我有兩位女性朋友在塞納河畔走走,其中一位穿著一對Yeezy,突然被一個黑人從後把整個人抱起,整雙Yeezy當場搶走了。因此Emily 在劇中從沒有遇過小偷是非常不合理的。

(Photo Credit : Netflix)

還有一幕比較深刻的是,Emily初次遇到Camille的時侯。Emily到花店買花,店主不懂英語,於是打發Emily,這個時候她遇上Camille過來幫忙翻譯,當晚還出席了Camille的畫展,繼而結成好朋友。能遇上這個情況的機會就像中六合彩!我在巴黎生活了一年,試過無數次,當我左顧右盼希望有人幫我翻譯時,都求助無門,唯有繼續用有限的法文溝通。巴黎能用英語溝通的人並不多,除非是在旅遊區,但劇中每一個法國人的英文都非常流利,這絕對不太可能發生。相反,等到我有一點法文基礎時,就成為了幫助別人翻譯那個人。有幾次在麥當奴,有客人只能說英語,同事都馬上找我出去應付,想起都有一點尷尬。

巴黎,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巴黎,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最後一點,就是鏡頭下的巴黎肯定很美的,因為影片只有紀錄聲畫,並不能紀錄氣味。我們的嗅覺並沒有參與其中,每當朋友跟我說到巴黎旅遊時並沒有感到特別浪漫時,我總會問「是不是在夏天到巴黎?」答案通常都是「係」。由於夏天的巴黎天氣炎熱,加上路人隨處小便,臭氣熏天,直至到冬天因天氣寒冷,臭味問題才沒那麼嚴重。冬天的巴黎比夏天更浪漫啊!

當我一邊看《Emily in Paris》,就一邊回味過去一年。尤其是在名勝景點的鏡頭,自己實在不敢想象半年前的我就在那裡生活,每天到那裡散步。

巴黎,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巴黎,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Emily in Paris》的寫實與美化

Posted on

【網球】疫下再起步 韋正樺馮得如換心態踏新征途

網球,馮得如,韋正樺
馮得如、韋正樺

【體路專訪】運動員生涯有限,每分每秒都寶貴,偏偏本地運動員過去大半年的時間卻像被疫情偷走了。本地比賽近日陸續重啟,網球小將韋正樺及馮得如失去中學生涯最當打的一年後再踏賽場,轉眼已迎來最後一年校園生活的兩人卻未有埋怨,反而滿懷期待、各自抱著新心態地踏上再踏征途。

網球,馮得如,韋正樺

韋正樺(Oscar)早於3歲時已在網球場邊當拾球嬉戲,這14年間卻搖身一變成為本地網球界的一夥新星,去年先後代表香港出戰少年台維斯盃及全國青年運動會。在少年台維斯盃這個團體對抗賽上,Oscar聯同隊友黃澤林及高朗添已世界組第8名完成賽事,成績為港隊歷年最佳,比賽為Oscar留下難忘經歷外亦讓他大開眼界:「在比賽上認識到不同國家的球手,並見識到真正的高水平,當下覺得自己與高水平球手有一點距離。」

取得歷來最佳成績非但未有讓Oscar自滿,他更直指自己發揮未如理想,在比賽後更有動力訓練:「代表香港的感覺很光榮,但自己發揮未如理想,感到未有為香港盡一分力,比賽後好慚愧。因此比賽後較以往更積極練習,對自己也有更高要求。」自言往日練習較為懶散的Oscar在台維斯盃後發憤圖強,惟尚未有機會再大展拳腳,未幾便遇上疫情來襲,全球體壇幾乎停擺大半年。

網球,韋正樺

疫情期間缺乏訓練場地,Oscar只能在家中做體能、到街上跑步,避免狀態嚴重下滑。接近10個月後再踏賽場之時,已經成為喇沙書院中六生的他坦言需要時間重拾手感,加上今年已是最後一年能夠參與國際網球總會青年組別賽事,難免對空窗期感到失望。昨日已逝,Oscar現在專注於未來,希望在公開試後朝職業道路前進,往後能在國際賽場打滾:「現在首要目標是打贏香港排名高的球手,希望用3年追上成人比賽的水平,我覺得自己是有機會做到的,只是仍需要一點時間,也要把基本功打得更紮實。」疫境中追夢,也許就是2020年過後的運動員新常態。

網球,馮得如,韋正樺

至於與Oscar同為中六學生的馮得如(Abby),亦是自小接觸網球,一打就是10年。一件事情能夠堅持10年殊不簡單,「也許是發現到自己有一點才能,越打比賽越有成功感吧!」這位賽馬會體藝中學的小妮子把打網球比喻為解數學題,解釋箇中樂趣:「每個對手各有優劣,落場打比賽就要立即看穿對手的打法,就像數學每道題目都有變化,對我而言是一種挑戰。」每場比賽對Abby而言都是挑戰,成功感會在打完比賽後浮現,但她指過程中亦能享受,「別人說我是比較用腦的球手,會先找出對方的弱點,然後在打法上加以變化進攻。即使當下未能找到對手的弱點,最重要是靠耐性應對。」對於動輒就要打上2小時的網球,耐性確是重要一環。

網球,馮得如

2020年相信就是對運動員耐性的一種挑戰。Abby同樣因為場地關閉而未能打球,不過因為專注預備公開考試而減少了訓練量的她照樣自律地街跑、在家中做體能練習。疫情出現就像讓她失去公開考試前最後享受打球的時光,Abby卻從中體會到另一種享受:「打球已成為生活一部分,能夠幫助自己減壓。如果讀書時感到疲倦、想睡覺,只要去跑一個圈就有精神繼續溫習。」

病毒出現令本身已壓力「爆燈」的港人百上加斤,Abby卻以打球作為自己的減壓方法,訓練量減少亦沒有為她帶來比賽心理負擔:「以前因為經常練習,心態上好想休息,比賽也很想贏,一落敗就很低落。現在因為沒甚麼練習機會,反而很想打球,也沒有勝負帶來的壓力,感覺比以前打得更開心。」提及將來,Abby則希望完成公開考試後能負笈海外,學業與運動雙線發展。

網球,馮得如

疫情後本地網球比賽陸續復辦,Oscar及Abby稍後將出戰南華體育會2020全港公開網球錦標賽。今年迎來110周年的南華會自60年代起每年舉辦全港公開網球錦標賽,為本地歷史最悠久的硬地網球公開賽,總獎金達港幣25萬。賽事亦於2018年起增設「全港公開青少年單打網球錦標賽」,讓18歲以下球員藉比賽切磋交流。2020年賽事定於11月28至12月20日舉辦。

網球,馮得如,韋正樺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網球】疫下再起步 韋正樺馮得如換心態踏新征途

Posted on

聖誕好節目!清水灣慈善線上跑步行體現傷健共融

清水灣慈善線上跑步行,跑步,陳家豪,姚潔貞

【體路資訊】受到疫情影響,清水灣鄉村俱樂部今年未能舉辦實體賽事,但改辦「清水灣慈善線上跑步行2020/2021」,活動將於12月25日聖誕節開始,為期一個月至2021年1月25日,現正接受報名。

是次賽事所有收入,將全數撥捐「香港傷健共融網絡」(猛龍長跑隊),支持殘障人士運動發展,體現傷健共融,積極推廣全民運動。為宣傳今次線上跑步行活動,大會邀請了「猛龍長跑隊」中兩位教練陳家豪及姚潔貞擔任大使,共同推廣運動普及化。我們希望今年參加人數能創新高,實踐全民運動。」

「清水灣慈善線上跑步行2020/2021」設有3公里個人組別及3公里家庭組別,好讓一家大小一同參賽,鼓勵父母與孩子一起體驗運動的樂趣。今年除了跑步組,更特別加入步行組,讓參加者自行選擇。參賽者只需於賽事舉行期間,在任何地點完成3公里目標距離,並用手機應用程式「Strava」紀錄成績即可。所有完成賽事的參加者均可獲贈證書乙張,另跑步或步行累積里數最高者,將獲頒獎項。賽事由即日起公開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12月11日。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聖誕好節目!清水灣慈善線上跑步行體現傷健共融

Posted on

【新型肺炎】因跳舞群組而遭抨擊 舞總會長籲同業暫停爭辯、無需埋怨

體育舞蹈

【體路專訊】本地新型肺炎疫情反覆,近日確診數字急升,並出現「跳舞群組」,引來社會對跳舞人士抨擊。香港體育舞蹈總會會長葉賜偉昨日(26日)撰文回應,呼籲教練、運動員及舞蹈學校負責人等同業勿因外界把娛樂舞蹈圈一小部份害群之馬的行為加諸體育舞蹈身上而爭辯,亦無需埋怨娛樂舞蹈人士。

本地自11月中開始,肺炎確診數字直線上升,近日持續錄得每日數十宗確診,當中更出現「跳舞群組」,截至周四該群組已有311宗確診個案。社會因「跳舞群組」出現而對跳舞人士作出抨擊,體育舞蹈界別亦有就此作出回應,繼香港代表吳森雋早前指防疫不力只屬小部份人、呼籲勿標籤跳舞人後,香港體育舞蹈總會(舞總)昨日亦刊登會長葉賜偉就事件而發給「從事體育舞蹈運動的教練、運動員、裁判及舞蹈學校負責人」的公開信。

體育舞蹈
香港體育舞蹈總會Facebook圖片

葉賜偉在信中提及,舞總在應對各波疫情時分別取消多項大型比賽、舞蹈班、社區推廣計劃,並在第四波疫情初期得悉有舞蹈人士確診時即取消香港代表隊選拔,以及於11月20日要求跳舞人士停止舞蹈活動7天,從而防止疫情擴散。

信中隨後提及,得悉行內人士在生計上受到傷害及心靈上受到嚴重打擊。葉賜偉指,公眾人士不明白本地發展僅20多年歷史的體育舞蹈運動,與有過百年歷史的娛樂舞蹈(社交舞)的分別,將娛樂舞蹈圈內一小部份害群之馬的行為加諸到體育舞蹈行業身上,呼籲同業「應該諒解他們,不要再來往爭辯」。此外,他亦指無需因而埋怨參與娛樂舞蹈的人士,「畢竟只是一部份參與者在疫情下不守規則,而不是大部份參與娛樂舞蹈的人士導致疫情大爆發」,認為體育舞蹈只是「同受池魚之殃」,但亦代表著體育舞蹈界,故「雖感無辜無奈,卻也實在對其他受影響人士深表歉意。」

葉賜偉在信中最後呼籲同業逆境中「奮力向前、消除障礙」,並「將所有舞蹈相關活動暫停,主動進行檢測,抽出帶疫者,截斷傳播鏈」,並在往後於無疫、健康下舞動,「以優美藝術及正當運動,為業界正名」。

香港體育舞蹈總會會長葉賜偉 公開信全文:

致從事體育舞蹈運動的教練、運動員、裁判及舞蹈學校的負責人:

在第一波疫情時,為了公共衛生安全,我們在政府沒有硬性規定下取消了籌備半年,並有超過3000位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大專生運動員報名參加的全港校際錦標賽。

在第二波疫情時,我們取消了學校體育推廣計劃舞蹈班118個、社區推廣計劃舞蹈班288課及長者舞蹈班86課。而我們的舞蹈學校亦參考健身中心指引,限制上課人數、限制社交距離及依指引停止開放舞蹈學校的教室。

在第三波疫情時,我們主動取消了連續4天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全港最大型的體育舞蹈公開賽。

在第四波疫情初期,知道有幾位舞蹈人士確診時,我們已將11月及12月期間舉行的3個香港代表隊選拔賽取消,並延期至2021年1月舉行。為防止疫情有機會擴散,我們亦於11月20日要求各位停止舞蹈活動7天。

你們在生計上受到極大的傷害,但是我知這遠遠不及你們心靈上的嚴重打擊。娛樂舞蹈(社交舞) 有過百年的歷史,而我們主要以青少年為主的體育舞蹈運動(奧林匹克競技項目) 只有短短的20多年歷史,公眾人士不明白到兩者分別,將娛樂舞蹈圈內一小部份害群之馬的行為加諸我們身上,我們應該諒解他們,不要再來往爭辯了。日後我們把奧林匹克體育舞蹈運動推廣得更好便是了。

再者實亦無需埋怨參與娛樂舞蹈的人士;畢竟只是一部份參與者在疫情下不守規則,而不是大部份參與娛樂舞蹈的人士導致疫情大爆發。在這個舞界危急存亡之秋,今次爆發間接使很多不同行業的人士生計受到極大的衝擊。同受池魚之殃的我們,卻也在代表著體育舞蹈界,雖感無辜無奈,卻也實在對其他受影響人士深表歉意。

作為舞者,在逆境中我們一起奮力向前,消除障礙,請各位現時將所有舞蹈相關活動暫停,主動進行檢測,抽出帶疫者,截斷傳播鏈,還我無疫世界,讓我們再次在健康的情況下舞動!以優美藝術及正當運動,為業界正名!

香港體育舞蹈總會會長
葉賜偉
2020年11月26日

資料來源:香港體育舞蹈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因跳舞群組而遭抨擊 舞總會長籲同業暫停爭辯、無需埋怨

Posted on

【高爾夫球】林日曦香港哥爾夫球會獎盃賽封王

香港哥爾夫球會奬盃賽,高爾夫球
林日曦(相片由公關提供)

【體路專訊】一連兩日於香港哥爾夫球會粉嶺球場舉行的「香港哥爾夫球會奬盃賽」昨日(26日)完滿結束,其中香港高爾夫球總會(高總)青訓計劃成員林日曦擊敗同場68位職業及業餘球手,以兩日總成績137桿封王。表現最佳的女子球手為譚亦晴和梁稀嵐,兩人成績同為149桿。

「香港哥爾夫球會獎盃賽」是本地首項集職業球手、業餘球手和香港隊成員同場爭冠的賽事,為本港頂級高球手提供同級和越級挑戰的機會。香港哥爾夫球會有鑑於本地頂級球手由於疫情未能到海外比賽,而部分本地賽事需要延期甚或取消,故決定騰出預留予「香港高球公開賽」的檔期,舉辦乞次賽事,為在疫情下多月未能到海外挑戰的本地高球精英提供比賽平台。今次比賽吸引了共69位高球手同場較技,當中包括職業球手、業餘球手和來自香港高爾夫球總會(高總)的香港隊球員。

今年21歲的林日曦在賽事上表現突出,全日共打出3次「小鳥」,最終總桿數137桿奪得冠軍。正積極考慮進軍職業球手行列的他在賽後表示:「很高興今天發揮出應有水準。參加『香港哥爾夫球會獎盃賽』的球手均具實力,比賽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可以跟他們較技,更清楚掌握自己的水平。粉嶺球場的果嶺難度高,縱使我經常在粉嶺球場練習,仍然要小心部署每一桿。」林日曦計劃在疫情過後出戰在泰國舉行的亞巡資格賽,以測試自己的實力。

香港哥爾夫球會奬盃賽,高爾夫球
梁稀嵐(相片由公關提供)
香港哥爾夫球會奬盃賽,高爾夫球
譚亦晴(相片由公關提供)

至於女子球手譚亦晴和梁稀嵐則以總成績149桿打成平手,兩人均認為自己未有發揮出應有水準,但疫情令國際和本地賽事停擺多月,「香港哥爾夫球會奬盃賽」讓大家可以落場比試,測試多月來辛苦練習的成果,是很難得且令人興奮的機會。

另外,香港哥爾夫球會考慮到疫情為職業運動員帶來的挑戰,特設港幣十萬元賽事獎金,為因疫情未能出外比賽贏取獎金、因教授課堂停辦或及場地關閉而收入減少的職業球手打氣。參加是次賽事的職業球手將根據排名瓜分這筆獎金。伍城鋒以總成績141桿成為總成績最佳的職業球手,贏得獎金港幣二萬元。他表示作為職業球手,2020年無疑是充滿挑戰,贏得獎金對他鼓舞。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高爾夫球】林日曦香港哥爾夫球會獎盃賽封王